重要新闻
首页>2022改版>院校要闻>重要新闻
首页>2022改版>院校要闻>重要新闻
赓续红色血脉 牢记“三个务必”
——海淀区委党校邀请将军后人讲述父辈红色故事
6月6日,海淀区第42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组织开展了一场以“赓续红色血脉 牢记‘三个务必’”为主题的党性教育故事分享会,邀请红色簿记第一人开国中将赵镕将军之女赵京娅老师以及新中国的第一位核司令张蕴钰将军之子张旅天老师分别讲述了传承红军革命精神以及“两弹一星”精神的感人故事。活动以互动访谈的形式,充满深情的回顾,感人至深的讲述,让全体学员在鲜活的历史中感受到革命先辈们舍身忘死的革命精神和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
赵京娅老师以“红色薄记第一人”为主题,讲述了其父亲赵镕中将在革命年代弃笔从戎的故事,还原了一个工作中无私无畏、先人后己,生活中注重勤俭节约、可亲可敬的父亲形象。
赵镕出生在云南省宾川县彩凤村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庭原因过继给大伯,十分珍惜学习机会,考入昆明政法学校经济系求学。学生时期的赵镕受五四爱国运动影响,积极投身学生反帝爱国斗争,曾参加省立一中“学生爱国联合会”,主持出版校刊《滇潮》,开始接受和宣传进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这期间,与时任昆明警察厅厅长的朱德同志相识,后受其影响,前往朱德创办的国民革命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学习,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的赵镕先后担任军需员、会计科科长、供给部部长、后勤部副部长,运用专业知识编写红色簿记,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军需供给。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了“熟悉昨天,珍惜今天,开拓未来,真实准确的记载革命历史事绩,尤其是共产党员的历史事绩”绝笔信,体现了其心系国家和人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精神!
张旅天老师讲述了老一辈中国核事业建设者们艰苦奋斗、隐姓埋名、投身国防事业的壮举,也分享了自己在核试验基地新疆马兰的成长故事、红色家风故事。
张蕴钰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他作战神勇、冲锋在前,参加过上甘岭等重大战役。1958年,他被任命为核武器试验靶场主任,后改为基地司令员,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贡献。面对核武器陌生领域他没有退缩,深入实地调研,有力地反驳了苏联专家选择敦煌作为靶场;走进“死亡之海”罗布泊,带领工作人员建立了“马兰村”,直接参与组织指挥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次“两弹结合”、第一颗氢弹和多次空爆、地下平洞核试验等试验任务。张旅天老师通过张蕴钰、张爱萍、程开甲、林俊德等一大批将领、科学家、平凡战士们鲜活的故事,让学员们深刻认识到了“马兰精神”的核心所在——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
将军后人饱含深情的讲述深深打动了在场学员,分享交流环节,许多学员表示,上周我们刚刚奔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接受了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今天通过两位将军后人的深情讲述,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浴血奋战、艰苦朴素、百折不挠、意志入盤的意志品质和优良作风,精神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号召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三个务必”要求,更加坚定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奋力打造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的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为首都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代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